天下灵气丰裕之处,其一在晋陵城外。
草木连缀锦,平壑接山峦。有十里桃李交映之景,有名门道派,常引得四方游客慕名而来。
更有一仙门,藏于人言,而未有人知其所在。
这年春天,晋陵城外下了一场小雪。山脚下的碧瓦青砖薄薄地盖了一层,化着化着,便融进黄昏时分的山雾中。
有人从山外来,马蹄浅浅地踏过湿漉漉的青石板,踏过稀软的红泥路,最终在一阵孩子脆如银铃的嬉笑声中停下了脚步。
“一声哭,二声笑,三声爹娘找不到,谁家鸟儿大风里,快归家去,快归家去……”
他坐在马上向远方望了望,失了温度的夕阳余光浮在他身上,映暖了清清淡淡的月牙白。
停驻片刻,并未多言,继续赶路。
世人相传,茅山深处有条访仙路,访仙路上有座访仙桥,此桥聚灵气显形,随时辰变换,非心如明镜者不得见。
十二只马蹄碎碎地踩过一些枯枝烂叶,一路随着山路盘旋,直至山顶,将脚下的路走到尽头。
已然入夜,星辰高悬,斗柄东指。北斗之下,山顶悬崖,方寸之地,只立着一个八角小亭。
他带头走在前面,轻轻扬起马鞭,马蹄微微加快了速度,跨过悬崖的边界,一步一步踩在空气中,一步一步地前行。晚风经过,吹散马蹄下的层层雾气,不经意露出些许白玉桥面。
有人自山中来,斗笠蒙面、一身漆羽,走在桥上,恰巧与他打了个照面。
过眼间,那人压下帽沿,将脸庞藏在阴影里,擦肩而去。
他并未多留意,继续前行。
这桥似乎很长,也不知走了多久,终于抵达对岸。只见不远处蒙蒙的夜色中,矗立着一道巨大的山门。
明月正别在山门翘起的飞檐上,将其上部分照得清亮。
“天医宗……”他凝望着山门上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,手下不自觉勒住马。
跟在她身后的少女兴奋地跃下马,拽着缰绳就往前冲:“回来啦!我们回来啦!”
“下过雪路滑你慢点儿。”唐九阳跟在后面,看着少女跑得六亲不认的步伐,无奈地笑笑。走至山门下,转身看见呆立在原地不动的苏包,便开口唤了一声:“包子?怎么了?”
苏包回过神,眉宇间掠过一丝犹豫的神色,却只是淡淡应道:“来了。”
……
天医宗,十大仙门之一,擅医术,精通天地人三界法则、万物生息之道。每十二年开山收一次徒,其余时间凡人莫能寻迹。
不过即使是在开山收徒的日子,也很难有人能自己找到天医宗的大门。世人言其宗址,“栾花开处玉桥前,半在人间半在天”。
宗内又按八卦分为八门,每一门都有各自的领地,只是平常生活时大多混在一起。一般全靠腰上不同的玉坠认身份。
这儿的作息时间很规律,每晚亥时几乎所有人都准时入睡,因此三人深更半夜地回来,基本没人察觉,除了一个看守山门的弟子。
“掌掌掌……掌门师兄?!大师兄?还有……小师妹?你怎么……”那弟子很是震惊。
宗内弟子下山都要登记在册,可桃桃是何时下山的,他手上的这本册子却完全没有记录。
“私放师妹下山,被师父知道你可就惨了。”唐九阳拍了拍他的脑袋。
小弟子一脸委屈,他没有,他什么都不知道,再说,小师妹想下山他也看不住啊。宗里打得过师妹的屈指可数,他首先是不知道,其次知道也不敢拦。
“不关他的事儿我自己溜下山的。”桃桃把唐九阳拉过来,“再说了,要不是我溜下山,包子哥这会儿破没破相还不一定呢。”
苏包尴尬地咳嗽一声,催着两人离开了。
小弟子在背后疑惑的挠挠头,掌门师兄不会武功是人尽皆知的事,如此看来,莫非几人在山下遇到了什么麻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