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医宗 不生病的智慧2 94.久病后应该怎样成医——中医应该这样来学

94.久病后应该怎样成医——中医应该这样来学

想要自学中医治疗疾病的患者朋友,最好选择学习当地的中医流派,如在岭南的人选择岭南医学,在内蒙的人选择蒙医学,并尽量选取当地生产的草药,甚至是鲜药,这样,能够处理的疾病的范围会更广些。

现在有很多人对中医感兴趣,愿意自己研读,以求自已治疗自身疾患。所谓“久病成医”,很多人就是这么走上中医之路的。

初学中医时,我选择的方法是购买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、中医方剂学、中医针灸经络、中医本草等方面的书籍。首先不求甚解地粗看,力图对中医有个大概的了解,然后购买中医医案与医论书籍。

以大量的医案为基础,慢慢琢磨中医与之相关的理论和诊断方剂,最后选择平和稳妥的药物或方法做尝试,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自学方式。医贵明理,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会发现很多其他的问题,你也可以用中医的医理来指导,选择合适的药物与治疗方法。

当然,有人可能更喜欢从头学起,一步一步来。对于这样的朋友,我也给一点建议。举例来说吧,中医里的伤寒派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少林一样,在祖国医学史上,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,而且至今仍然如日中天。然而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:伤寒派的这种辉煌在四川、贵州、湖南一带尤为煊赫,因为这些地方常年气候潮湿,冬春季节尤为阴冷。附子是伤寒派的标志之药,主产四川,冬至种下,夏至收获。附子在这种潮湿寒冷的气候下能够生长,必然具有对抗它的能力。对于生活在同样潮湿寒冷气候下的当地民众而言,当然是一味天赐神药,所以附子成为了伤寒派的标志之药。

然而在别的地方,虽然冬天也会下雨,也会又湿又寒,当地居民也会被这潮湿和寒冷所袭击,所患的伤寒之病也能用附子来治疗;但是,更多的时候只是寒,只是湿,只是火,或者只是,而不是这种湿寒。在四川、贵州、湖南以外的地方,老百姓更容易伤风、伤湿、伤火等,而不是伤湿寒。

古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事实上,一方药材也治一方人。中医有各种各样的流派,在伤寒派之外,我所知道的(当然还有不知道的)就有温病流派、岭南医学流派、苗医、壮医、蒙医、藏医等,这所有的医学流派在当地都有它产生的独特地域背景,也有非常出色的疗效。在《温病八大名篇》中有个医家说,他行医六十多年,伤寒仅遇十余例,而温病却十有八九。我本人生在江苏,平时用温病的理法方药治疗本地民众的一些杂症,效果都相当不错,也可作为一个例证。

所以,想要自学中医治疗疾病的患者朋友,最好选择学习当地的中医流派,如在岭南的人选择岭南医学,在内蒙的人选择蒙医学,并尽量选取当地生产的草药,甚至是鲜药,这样,能够处理的疾病的范围会更广些。

本站为栾加芹网络养生专区,均来自栾加芹网络文章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只负责搜集。https://tyz.pygowu.com/1480.html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