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中医居家宝典----寒》与《中医居家宝典-----风》两篇公众号文章里,我详细讲过受寒或者伤风的原理与治疗方法。这里取最基础的再重复一下:
受寒 除寒贴或者雪莲花,又或者用葵花籽仁,贴两前谷穴和两足通谷穴
前谷穴,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位。在小指尺侧,第五掌指关节前方,掌指横纹端凹陷处,赤白肉际。
足通谷穴,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,在足外侧,足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凹陷处,。
祛风 祛风贴或者天麻粉,贴两劳宫穴和两行间穴。
劳宫穴,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,位于手掌心,当第2、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,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。
行间穴,是足厥阴肝经穴位。在足背侧,当第1、2趾间,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。
在群里聊最近的感冒的时候,有人表示最近她随手治了多例自家或亲友邻人的感冒。我便让她详细写个例子出来,我发在公众号里,给大家参考一下-----不是专业学医的,就普通人,学了些日常自用的,所以,她的例子,比我指导人治疗的例子,对大家更有启发性吧。
下面是她提供的例子。
乔舜彦 2021/10/21 18:43:23
戌月感冒发烧一例:
进入戌月没几天,四年级的女儿,放学回家和我说她不舒服,以为她不想写作业故意呢。
吃完饭进屋去写作业,八点刚过一会,就听到屋里一声接着一声咳嗽,越来越频繁。
看了一眼万年历——戌月 丑日,心里就有数了。问孩子今天上体育课了吗,答下午上了,但一点也没觉得冷。
安顿赶紧加劲写,写完了贴药。
九点多,作业写完了,她的脸蛋、耳朵通红,不用量就知道发烧了。-----两丑,一戌,除寒除风组一起上,脾经腿脚坤卦贴,顺便四缝穴除积食。
贴完后孩子躺下就睡着了,临近11点,听着呼吸平稳,偶尔咳嗽一声。量了下体温37度,我便放心睡了。
第二天早上,六点,做早餐时给换了贴,已无任何症状。-----孩子摸着头自言自语:我的发烧就这样好了?我体内的小精灵夜战敌人一晚,需要米汤伺候一天。
-----她想喝米汤了。给她熬了浓米汤,时不时喝着,喝了一天。
第三天,她开开心心上学去了。
这孩子差不多两三年没发过烧了,每次有点症状及时处理,所以很享受生病待遇。
戌月温度变化大,忽冷忽热,身边感冒的人特别多,楼上邻居感冒难受,鼻塞嗓子哑,到我家,便抓着给除寒处理。她还打趣说,这两天门都没出,怎么能受寒。第二天一早来敲门,找我换药,说真管用,身子轻松了很多,好了一大半。
看这个例子,孩子上体育课,没觉得冷,然而,还是受寒受风了;邻居门没出,觉得不可能受寒,但显然,还是受寒了-----所以,这种气温变化的季节,要注意:无形的冷,自己没感觉,但确实受风受寒导致了感冒。
为何看到戌月丑日,上述朋友就知道要除寒除风了呢?-----这个是时间医学的内容,《用易经开方》这本书里有详细的基础概念讲解。戌本身就是太阳寒水,而丑的六气是太阳寒水,所以,戌与丑同在,空气里寒气很重,人很容易不知不觉中受寒。戌本身又是兑卦的龙脉,兑卦的空间方位上面是风,所以,戌,人很容易伤风的,也往往是不知不觉中。所以,见到戌与丑,就要除风除寒。例子中的“除寒除风组一起上”,其实就是上述除寒的贴前谷和足通谷,除风的贴劳宫和行间,都可以贴两侧。-----寒气伤脾,例子中加了脾经腿脚部穴位补益(药材可贴人参片),这属于补益正气以有助驱邪;考虑到积食也容易发烧,而孩子中午在学校饮食,也可能积食,所以,她顺道加了除积食的方法(助乾贴贴四缝穴)。-----浓米汤本就有除寒退烧的作用,还有一定的预防受寒的作用,所以,退烧以后,喝一天浓米汤巩固,就好得彻彻底底了。
除寒除风,这些基础的治法,其实很容易的,却又可能经常用得着,所以,这里借这个例子再简单介绍一下,都学学吧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天医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