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认为,世上万事万物都遵循“同气相求”的原则。人与食物也是如此,吃了与身体“同气相求”的食物,你才会活得强壮。
要将“同气相求”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、医疗中,一点都不困难,只要您搞清楚自己的脏腑经络分别是什么属性,并寻找与之“同气相求”的食物来相补即可。
自古中医就与《易经》理论密切相关,有“医易同源”“医易相通”之说。大医家孙思邈就曾说过: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太医。”
《易经》中所述道理看上去晦涩,但其本质正如书中所讲,是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——也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运用它的原理,自己却浑然不知。
《易经》其实就是古人用来描述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一套数学模型,具有普遍性,所以它才能以不变的六十四个卦象,来解释、预测千百年间无数物种以及人的种种变化的状况。
“同气相求”概念出自于《易经》——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广义上讲,“同气相求”就是天地间任何具有相同属性、相同功效的事物都是相通的,两者相遇,能产生类似强强联合的良性反应,同时它们还可以相互感应、相互援助,就像我们遇到志气相投的好朋友一样。既然如此,我们的身体与食物能不能形成这样一种“同气相求”的关系,通过饮食就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呢?显然是可以的。
要将同气相求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、医疗中,并不困难,只要您搞清楚自己的脏腑经络分别是什么属性,并寻找与之“同气相求”的食物来调治即可。
本书中,我将主要谈谈与心“同气相求”的食物。为什么把心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?我们不妨先打个比方。
大地上有纵横交错的道路,这些交通网络一旦出现堵塞,人们的生活就会立即受到影响,因此,国家都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,努力使其保持通畅。人体也有纵横交错的经络,它们形成了人体的交通网络,一旦出现“不通”,人体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,最终的表现就是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。中医里有句话“经络通,则百病不生”,就说明了经络畅通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。
人体是否也有这样一个部门来管理经络呢?
中医认为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”即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、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。从中可知,人体的经络管理部门是心。
那么,心是什么属性呢?
在《易经》中,常常用某种卦象代表基本特性相同或者相似的某一类事物,比如乾为天,坤为地,离为火,震为雷等等。
心到底有着怎样的典型特性呢?从老祖宗归纳的万事万物的八种特性中,我认为心属于震卦。
《易经》认为,震为雷,震卦代表的一类事物的典型特征就是震动。而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跳动不息,而这跳动不息正是震卦所具有的特性,所以,它具有明显的震卦特性,在大类上是属于震卦的。
心属于震卦,那么,根据“同气相求”的原则,只要多吃与心属于同类的食物自然可以很好地补益心,就好比小河小溪流入大海后,能增加大海的生命力一样。
与心“同气相求”的食物很多,但我要重点强调的是大米。